隨著現代科技發達,交友軟體已成為網路世代不可或缺的管道,在同志族群中仰賴網路交友或交友網站的比重更超過 70%,遠高過於異性戀的 25%。其他同志交友管道中,歷久不衰的同志酒吧雖然經過一些起伏但仍佔有近 20%,其次則是透過認識朋友介紹,但隨著網路交友出現後則下降剩不到 8%。
「找什麼?」不單只是對對象的提問,也常是對自己的提問。 從同志交友軟體上「找?住哪?自介?」的常見三大問題,到自我介紹使用數字來表達身高/體重/角色的「IP 位置」。為何我們在交友軟體上的對話,變得如此沒有耐心?明明聲稱去標籤化是平權運動中最重要的行動,但又在自己的社群內,一再地使用標籤來分類彼此呢?
「我不喜歡回答性角色的數字,因為一方面我好像得因應社交需求,而把自己放進一個被界定的範疇之中被評價,還要擔心自己的性角色是否符合市場。」 「用同志軟體很像在捉迷藏,試探彼此到底身份為真為假,從身體的局部照,到臉照。有的時候看到了,那又怎麼樣,人還是會消失,然後又要開啟下一個捉迷藏的遊戲......。」 「我覺得交友是要看條件的,像是我這種長得不帥,沒有身材,沒有條件的人,在交友軟體上也不過是芸芸眾生,反正是沒機會所以也就隨緣。」 不可否認網路交友養成了我們的壞習慣,加速了標籤判別的使用,看到角色偏 0 就滑掉、身高沒有 170 就滑掉、身高減體重沒有超過多少就滑掉、沒有眼鏡就滑掉、沒有蓄鬍就滑掉。我們總覺得人選還可以有更多,總有一天我可以跟我心儀的對象搭上話,只要我變成優菜的那一天。很可惜,那天還沒來,大多數的人都已經被你排除,而他們連與你搭上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。
你曉得滑掉一個人的代價跟損失是什麼嗎? 根據 HEDER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,男同志在穩交對象找尋上,只要在性角色寫上純 0,就有 87% 的人選擇拒絕。而多數拒絕偏零角色的人,是因為擔心對方會有較多女性化特質,例如:情緒化、動作陰柔。但透過訪談後發現,最核心的因素是因為「會觸動那些過往自己也討厭的自己的經驗。」
「我都這樣了,為什麼我要找一個跟我一樣的人呢?」 「請你告訴我,今天與你約會的人,要如何喜歡上你呢?」 在感情中如果看不見彼此,我們不過是拿著彼此的理想男友的想像,在玩扮家家酒而已。想要發展穩定交往關係,除了看見這個人的外在,還要有更多值得穩定的跡象。交友軟體的出現不是錯,而是我們在享受便利交友的過程中,把一些交友的核心價值也給犧牲掉了。但最可怕的是,未能出櫃的同志,可能就會以為,這是男同志社交的一切。
Comments